张登科先生原创文章:芒刺中的温柔~员工动态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

张登科先生原创文章:芒刺中的温柔~

点击次数:767 更新时间:2023-08-24

1.jpg

小时候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植物是荨麻,因为我被它“咬过”。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0厘米左右,在山区很常见。经常上山挖药、砍柴、割草或者野外活动的人几乎没有不被荨麻“咬过”。我不知被荨麻“咬过”多少回,稍微碰一下就如同马蜂蛰一样,又痛又痒,火辣辣的非常难受。

2.jpg

太白山里人把荨麻叫“贤马草”或者“蝎子草”,人和动物都怕它,一但遇见都要绕着走。上周末去户县庙沟爬山,看到一架八月炸长势良好,当我走近准备拍照时,冷不丁感觉手背被蝎子蛰了一下,像是遭遇了电击,立刻火烧火燎起来,如同涂上辣椒素一样刺痛。原来不小心被荨麻“咬了”,无论如何寻不见嵌入皮肤里的刺,却感觉一直有根针扎在皮肤里,大半天才缓解过来。

3.jpg

仔细观察荨麻,近圆形深绿色叶面上具有其他高等植物所没有的独特刺毛和糙伏毛。四棱茎上密生1厘米左右的透明刺毛,就连穗状花序轴上也有稀疏的透明刺毛藏在里面。这些透明刺毛就是植物学上的“单细胞螯毛”,它是由植物细胞壁特别加厚而形成的坚固的毛。刺毛外壳是硅质的,里面中空,中空的部分充满了蚁酸、丁酸等具刺激作用的酸性物质,人和动物一碰,刺毛尖端就断裂,瞬间释放出这些物质,导致皮肤灼痛感。杜甫当年在草堂外的小路上散步,忽觉腿被什么蜇得刺痛,低头一看,是一荨麻。“此草蜇人,自当除之!”于是就写了《除草》一诗:“草有害于人,曾何生阻修。其毒甚蜂虿……。”诗中说“其毒甚蜂虿”,就是指荨麻茎叶上的刺毛蜇到人的感觉,比毒蜂毒虫叮咬更疼。

4.jpg

山里人都很讨厌荨麻,但又难以将其除去,因其适应能力和繁殖力都很强,主要生于混交林、针叶林林下或苔藓中阴湿处。在山坡、水沟边、路旁或者房前屋后的阴凉处荨麻寻幽而生,长得亭亭如盖,到处有它们的身影。只要种子一落地,就会迅速生根发芽,快速繁衍后代。

5.jpg

美味与危险共存。荨麻这种喜欢蛰人的植物只要我们稍费一点力,它就成为美味野菜和良药。荨麻叶中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,只需戴上橡胶手套,用剪刀剪取嫩的茎叶,洗净后煮熟。刺毛不但消失,吃起来满口清香,汤汁翠绿,清淡芬芳。荨麻嫩枝叶作蔬菜或制作馅饼食用味美可口,我国蒙古族民间一直把荨麻当作野菜食用,还有人尝试栽种荨麻发展为特色农业。因为其长势旺盛,无病虫害,不施农药,属于野生的绿色食品。园艺学家则建议将荨麻栽种在沟边或围篱下,防止一些野生动物闯入花园。

6.jpg

荨麻全草入药,具有活血止痛、祛风除湿、消积通便之药效。德国药品“风湿安”为荨麻叶的浸膏剂,用于风湿痛患者治疗,是德国最常用OTC药物之一。

7.jpg


8.jpg

荨麻是一种非常懂得自我保护的植物,它处在生物链最低端,在繁殖繁衍过程中为了不受动物侵害,用刺毛防御保护自己。虽然荨麻会“咬伤”人,但它也奉献出无可替代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。透过荨麻犀利的外表,在人与自然的同频共振中,我们懂得了它的言外之意,尊重它的与众不同。

9.jpg